湯,是中國人日常食譜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光是按照制作工藝分類,就有煲湯、煨湯、燉湯、燴湯、悶湯、蒸湯等。
為什么湯這么好喝?
煲湯的本質(zhì),就是把食材和水放在一起加熱。
以肉湯為例:煲湯過程中,肉里的蛋白質(zhì)、脂類和糖類會發(fā)生變性降解,肉中的肌肉纖維束和肌肉細胞破裂,各類結(jié)構(gòu)物質(zhì)噴薄而出。
多糖會被水解成小分子糖類,讓湯更甘甜。
蛋白質(zhì)被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,如谷氨酸、組氨酸等,讓湯喝起來更鮮。
膠原蛋白也被水解成小片段,豬腳、雞爪湯厚實粘稠的口感,就來自于此。
氨基酸與單糖發(fā)生美拉德反應(yīng),脂肪酸也會在加熱時降解,生成各種香噴噴的物質(zhì)。
肉中的肌纖維束斷裂,細胞逐漸破裂,讓肉質(zhì)變得更酥軟。
燉的時間越長,進入湯中的這些成分就越多,湯的滋味也就越鮮美。
湯,或許沒你想的那么有營養(yǎng)
一鍋湯由三個部分組成,固態(tài)的食材、液態(tài)的湯水和浮在上層的油脂。
不同部分的營養(yǎng)素含量也不同,大分子蛋白質(zhì)、纖維素等多糖、鈣、鎂、鐵等礦物難溶于水,所以集中在固態(tài)的食材里。
而水溶性的氨基酸、小分子糖類、鉀、鈉以及水溶性維生素易溶于水,多集中在湯水中,至于密度較低的脂質(zhì)和一部分脫離食材的脂溶性維生素,則漂浮在湯的最上層。
所以如果只喝湯不吃肉,那么攝入的就主要是水、油脂,和一部分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營養(yǎng)素。想要更好的吸收營養(yǎng),可以這么喝:
喝湯更要吃肉
絕大多數(shù)營養(yǎng)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,鐵、鋅等礦物質(zhì)跟肉如影隨形。
進入湯中的同樣也很少,肉湯中只溶解了部分水溶性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、脂肪、蛋白質(zhì),大部分營養(yǎng)素還留在肉里,湯的營養(yǎng)遠遠沒有肉高。
因此,喝湯同時也吃肉,才能更好地攝取肉中的營養(yǎng)。
不必追求老火靚湯
燉煮的時間越長,湯里面脂肪也會越高。
不喝太燙的湯
我們的口腔、食管表面有嬌嫩的黏膜,經(jīng)不起燙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用超過65℃的熱飲,可能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(fēng)險。一般來說,40℃左右是比較適宜的。
餐前vs餐后,怎么喝更健康
從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(xué)的角度分析,飯前喝湯能夠增加飽腹感,這樣吃飯時就不會因為過度饑餓而吃太多,從而避免攝入過多熱量,最終有利于控制體重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與飯前不喝湯相比,飯前15分鐘先喝些低能量密度的湯,可以使能量攝入減少20%。
但如果喝的是高脂、高糖的湯(如豬蹄湯、豬筒骨湯、加了很多糖的甜湯)的話,這句話可能就不適用了。
因為這種湯熱量很高,喝太多就是在增加熱量的攝入,可能是越喝越胖。而且,它們過于油膩,反而可能抑制食欲,增加消化負擔(dān)。
飯前喝湯并非人人適合
有些人本來身體瘦弱,食欲不振,飯量較小,用餐時再大量喝湯,有可能妨礙進食量,不利于體重的增加;
一些平素肌肉乏力、消化不良,有胃下垂和胃動力不足問題的人,喝大量湯水會讓胃太過沉重;
胃液本來分泌嚴重不足的人,用餐前再喝很多湯水,有沖淡胃液影響消化的可能性。
這4類人,不能隨意喝湯
+
高血壓患者
高血壓患者的首位要求是控鹽,所以煲湯時要注意少放鹽。
高血壓患者更適合的飲料是不加糖的蔬菜汁、綠茶、烏龍茶和椰子水。除高血壓患者外,對中風(fēng)、冠心病患者來說也是如此。
+
痛風(fēng)患者
如果有痛風(fēng)病或者血尿酸高,不僅濃白湯、油膩的湯不適合,魚肉的清湯也別喝。
痛風(fēng)患者通常有體脂過高的問題,喝油湯、濃白湯會攝入過多脂肪,不利于各種并發(fā)癥的控制。
礦泉水、沒有加糖的蔬菜汁、純椰子水和淡茶水,是需要控制尿酸的人最合適的飲料。
+
胃酸多的人
胃酸多的人不適合大量喝肉湯,因為肉湯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。
建議胃酸多的人用餐時先吃些少油的蔬菜,再吃魚肉類食物,不要一上來就空腹吃很多大魚大肉,也不要先喝肉湯。
+
膽囊疾病患者
膽囊疾病患者應(yīng)當(dāng)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,肉湯中的脂肪一定要去掉,濃湯和油湯一定不要喝了。
此外,動物蛋白質(zhì)總量也要控制,少量分次攝入較好,因為大量蛋白質(zhì)攝入也會引起縮膽囊素分泌。
頓頓大魚大肉的吃法容易引起膽囊疾病急性發(fā)作。推薦的做法是,先吃少油蔬菜,再吃主食和其他菜肴,喝點淡茶或檸檬水。